关于父母对孩子有没有恩这个事情钱程策略,网上争论很多,但基本上也就分成了四派。
1、认为父母既有生育之恩,也有养育之恩。
理由是人类幼崽跟所有其他动物都不同,怀胎十月,即便是顺产,也异常疼痛,难产那就更不用说了。
在19世纪以前,几乎每10万孕妇就有1000人以上因为难产或产后并发症而死亡,这在动物界是独一无二的。
而且,人类的幼崽,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抚养,无论在任何时代,七八岁以前的儿童,几乎是无法独立生存的,这在动物界也是独一份。
所以,父母既有生育之恩,也有养育之恩。
2、认为父母既没有生育之恩,也没有养育之恩。
理由是——因为不是我要来到这个世界的,我来到这个世界,是父母欢愉的副产品,既然把我生出来,抚养我也是他们应尽的义务。
3、认为父母没有生育之恩,但有养育之恩。
理由是,生何其容易,但养,确实异常艰难。
4、认为父母既没有生育之恩,也没有养育之恩,只有托举之恩。
展开剩余87%也就是说,如果父母给了我常规照料之外,额外增加了很多爱和心血,且让我受益良多,这才算恩。
到底哪一派的说法更有道理呢?
暂且按下不表,先看看一个大爷的生命历程。
最近,我刷到了一个叫“大陆老吾老”的短视频账号,他记录了一个68岁上海大爷的故事。
大爷说,他是被收养的。
他9岁的时候,养母去世,从那以后,养父也一生未再娶,他一直跟养父相依为命,直到养父临终,都还瞒着他。
养父视他为掌上明珠,对他非常好。
其实,他从小就知道。
因为小朋友们吵架的时候,就会说他是抱来的、领来的。
在他23岁的时候,突然有一对中年夫妇来到他家门前,四下打探之后,进了他家。
一进门钱程策略,女人就说,“我是你姐姐,你是1957年农历正月十三的生日。”
他见到姐姐,就跟陌生人一样,没有任何感情,他只是出于礼貌,叫他们进来坐坐。
他叮嘱姐姐,不要再来找他了,如果被他养父发现的话,不太好,他会在适当的时候回去找他们的。
40年以后的2020年,他退休了,才回去找他的血亲亲人。
回到家乡,父母已经离世,大哥和两个姐姐都已经不在了,只有二哥和三哥还在。
有人告诉他,他当初之所以会被送人,是因为那时候家里太穷了,连饭都吃不饱。
其实,父母也想过把大一点的哥哥送掉,他很小,父母不舍得送。
因为哥哥年纪稍长,已经记事了,人家不要。
迫于无奈,父母才把他送走。
他的故乡,有一条小河,那条小河直通长江。
父母就划着船,从家乡的小河一直划到长江,再从长江到黄浦江,从黄浦江再到上海的兰州河,在那里停船上岸,观察了一个礼拜,看看岸上哪家人适合把他送过去。
看到一个费姓人家,夫妻俩没有小孩,就把他送给这家人了。
送了之后,父母并没有立即回去,而是继续观察了两天,看看这家人是否对他好,最后,发现费家把他们的小孩当掌上明珠,才放心回去。
于是,他就这样在费家生长了一辈子。
以上,就是费大爷的故事。
可以说,费大爷的一生,是不幸的。
生在一个贫穷的地方、饥寒的年代,被亲生父母送走,结果9岁的时候,又失去了养母,只能跟养父相伴度日。
但费大爷又是幸运的。
亲生父母没有眼睁睁看着他饿死,而是想方设法让他活下去,一路划船上百里,把他送到了上海。
养父把他当掌上明珠,他过上了比在原生家庭好上百倍千倍的生活。
那么,问题就来了,费大爷的亲生父母,对他有恩吗?他的养父母,对他有恩吗?
我的看法是,他的亲生父母,对他有恩;他的养父母,对他有情。
恩和情有何区别?
恩是一种难以回报、甚至是无法回报的情,它隐含了一个条件,就是不平等、无法回报的意思。
比如,皇帝对大臣的赏识,叫“君恩”;你落水了,别人将你救起,这叫“救命之恩”;领导对你的赏识和提拔,这叫“知遇之恩”;师傅将独家秘笈传授给你,这叫“师恩”。
这也是为什么会有“滴水之恩,当涌泉相报”的说法,因为“恩”的分量太重了,难以估量,无法回报。你被困在沙漠,人家给你一瓶矿泉水,救了你的命,等你回到城市,你就算给人家交一辈子水费,也难以报答那一瓶矿泉水的恩情。
而“情”是可以回报的、具有平等性,比如同学之情、老友之情、男女之情。
十年前你突然需要一笔钱周转,你的朋友借给你10万,你解了燃眉之急。十年后的今天,朋友落难了,你又借给他10万周转,这个情那就算是还完了,以后你们俩谁也不欠谁。
搞清楚了“恩”和“情”的区别,再来看费大爷的故事,为什么我会说他父母对他有恩,而养父母对他有情。
他的父母,如果只是按照一般父母的做法、像对待他其他兄弟姐妹那样,就谈不上恩,也谈不上情,只是做了正常父母该做的。
但划船上百里,把他送到上海,还特意观察了很久,看到他被善待之后才回去,这已经不是一般父母所能做的事了。
上海可能有上百个愿意收养他的人,但在他老家的村子,可能只有他父母才会费心费力把他送到大城市。
他过上了优渥的生活,始终都没有回去看他父母一眼,去看的时候,父母已经归天,他毕生都没有回报过他亲生父母费尽周章将他送走的恩情。
而他的养父母,为什么说是情不是恩呢?
因为在1960年左右,那时候的人想法跟现在还不太一样,没有孩子的夫妻,要面对的压力是很大的,要么自己担心没有人给自己养老、要么被别人嘲笑。
这对无儿无女的费姓夫妻,遇到一个送上门来的孩子,简直跟想睡觉了遇到枕头一样开心,自己日子又不是很拮据,养个孩子还是没问题的。
再加上他把这个孩子养长大以后,这个孩子也尽到了给他养老送终的义务,所以他跟这个孩子之间,是平等的、是互惠互利的,这就是情、不是恩。
如果要感谢,他应该深深感谢他的养父母,深深深深深深深深……感谢他的亲生父母。
他的亲生父母,不是一般的伟大。
再回到文章开头对于“父母有没有恩”的四种观点,我的答案就是第四种的基础上再加一个条件,即——难以回报甚至无法回报。
生不是恩钱程策略,养也不是,不管是亲生父母还是养父母,只有在常规的生养之外,给到孩子额外的爱和支持,且孩子难以回报的,才是恩。
发布于:四川省金斯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